2008年12月26日 星期五

櫻花鉤吻鮭


櫻花鉤吻鮭,櫻鮭亞種,其他俗名尚有台灣鮭魚、台灣鱒、梨山鱒、次高山鱒、台灣陸封型櫻鮭、本邦(泰雅族語:bunban),是位於亞熱帶台灣唯一的一種溫帶類,也是只產在台灣的特有亞種魚類。由於櫻花鉤吻鮭的稀有與瀕臨絕種,加上其生活習性十分特別,與其他魚類完全不同,因此有人譽以台灣「國寶魚」的美名。

簡介
鮭魚是溫帶魚類,必須生長在水溫攝氏16度以下的溪流中。而處於亞熱帶的台灣溪流,只有在1500公尺以上的河川上游,才可能找到16度的平均溫,因此,理論上台灣應該不會有鮭魚才對。櫻花鉤吻鮭原來與一般生長在溫帶的鮭魚一樣,有迴游性,會從大海朔河而上回到牠出生的河流上游交配、產卵。雌魚產卵後不久就會死亡,雄魚則順河而下回到大海。魚卵在河流上游孵化後,稍長會再往下游出海,成熟後又回老家交配、產卵,如此循環不已。
大島正滿先生推論,冰河時期,台灣溪流裡的鮭魚,也是這樣來回朔河、生生不息。在大約1萬5千年前,冰河期接近尾聲,由於地殼的劇烈升降,台灣地形隆起,氣溫升高。平緩的河川變為陡峭、短急,櫻花鉤吻鮭無法生存。唯獨大甲溪上游相對上平坦的地形,保存了櫻花鉤吻鮭的生活環境。但是該溪的中、下游水溫又過高,中游在今天的谷關德基水庫中間又形成一個小斷層,阻止了櫻花鉤吻鮭迴游大海的機會,於是櫻花鉤吻鮭遂成為「陸封性鮭魚」。因為櫻花鉤吻鮭是在冰河時期來到台灣的,所以也被稱為是一種「冰河孑遺生物」。
在分類學上,現存於七家灣溪之櫻花鉤吻鮭被分類為俗名「櫻鮭」的Oncorhynchus masu。Oncorhynchus masu家族主要分佈在環日本海地區,包括日本全島、庫頁島、斯堪地半島南部、東西伯利亞韓國東部的溪流中與沿海。台灣則是唯一分佈該種魚類的亞熱帶國家。

保育工作的展開
日領期天然紀念物 1938年台灣總督府刊行*天然紀念物:台灣高地產鱒 – 撒拉茂鱒 ,隨於1941年將撒拉茂鱒指定公告為天然紀念物一員。二戰後,國內漁業界認為日領期天然紀念物指的是日本櫻鱒亞種。惟,2005年兩岸魚類研討會中,鍾榮峰先生研析《天然紀念物調查報告》內容而提出不同的論點,認為當時的天然紀念物撒拉茂鱒與虹鱒更相似《台灣櫻花鉤吻鮭(Oncorhynchus masou formosanus)的身世之謎》。
為了對珍貴而日益稀少的國寶魚進行復育的工作,林務局首先在1977年將台灣鮭魚的棲息地劃為「國有林自然保護區」。1985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接辦自然生態保育工作,開始對台灣鮭魚實施人工復育及放流工作,以增加溪流中台灣鮭魚族群數量。1997年10月1日,該會更正式成立「七家灣溪櫻花鉤吻鮭野生動物保護區」,是目前台灣面積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,以更制度化的方式進行對台灣鮭魚的保育工作。經過多年來的努力,目前台灣鮭魚已能在雪霸國家公園中的七家灣溪悠遊自在的生活。

櫻花鉤吻鮭小檔案
特徵:身體側扁呈紡錘狀,背部青綠色,腹部為銀白色,體側中央有橢圓形雲紋斑點,口部斜裂而廣至眼睛下方。
主食:昆蟲之水棲幼蟲。
分佈:台灣大甲溪上游雪霸國家公園內的七家灣溪和雪山溪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Powered By Blogg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