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2月16日 星期二

蝸牛


蝸牛並不是生物學上一個分類的名稱。一般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。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,漢語中蝸牛隻指陸生種類,雖然也包括許多不同的動物,但形狀都相似。

生活環境
蝸牛一般生活在比較潮濕,有植物叢中躲避太陽直曬,並且沒有人為干擾的地方。在雜木林、原生林等地區,可以發現比較多的蝸牛種類;即使在花圃或者花園的角落,也有機會發現蝸牛。在寒冷地區生活的蝸牛會冬眠,在熱帶生活的種類旱季也會休眠,休眠時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層鈣質薄膜封閉殼口,全身藏在殼中,當氣溫和濕度合適時就會出來活動。
一般來說,由於蝸牛需要利用碳酸鈣來製造外殼,蝸牛通常生活在石灰質的地區,較少生活在火山或者酸性土壤的地區。由蝸牛的生活環境區分,可以把蝸牛分為地棲性和樹棲性兩種。地棲性蝸牛大部分都喜歡在地面活動,但少數亦會在樹上活動。樹棲性蝸牛一般都生活在樹上或者植物上,它們的腹足可以伸展得很長,方便在樹葉與樹葉之間跨越。
蝸牛幾乎分佈在全世界各地,不同種類的蝸牛體形大小各異,非洲大蝸牛可長達30公分,在北方野生的種類一般只有不到1公分。


人類的破壞
由於蝸牛的行動緩慢,活動範圍依物種而有所不同,但大多侷限於小區域,因此當牠們的生活環境受到人類破壞的時候,便很可能會大量死亡。人為破壞主要有三方面:過分使用農藥,破壞植物以及過量捕捉蝸牛。
蝸牛的生活

進食
一般蝸牛以植物和嫩芽為食,因此是一種農業害蟲。但也有肉食性蝸牛(例如扭蝸牛),以其他種類蝸牛為食。法國人用蝸牛做菜餚,因此培育出一種個大肉厚的勃艮第蝸牛,有40-50毫米長,重達40多,現在這種人工養殖可食用的蝸牛已經隨同法國烹飪向世界各地傳播。

交配
有肺類蝸牛是雌雄同體的,有的種類可以獨立生殖,但大部分種類需要兩個體交配,互相交換精子。前鰓類蝸牛是雌雄異體的,只有母蝸才可以產卵。普通蝸牛將卵產在潮濕的泥土中,一般兩到四周後小蝸牛就會破土而出;但少數蝸牛,例如堀川氏煙管蝸牛是卵胎生的。一次可產100個卵。
蝸牛的交配季節主要在潮濕溫和的天氣,例如春天。當蝸牛交配的時候,兩隻蝸牛的腹足會黏附在一起,並且會持續接近二十四小時,維持身體不動。這時候,是蝸牛最危險的時間。

天敵
蝸牛的天敵很多,蟾蜍刺蝟老鼠螢火蟲幼蟲,甚至是人類,都會以蝸牛作為食物。雖然一般蝸牛壽命可以活2-3年,最長可達7年,但是大部分可能當年就成為其他動物的食物。

文化意義
蝸牛在各種文化中的象徵意義也不相同,在中國,蝸牛象徵緩慢、落後;在西歐則象徵頑強和堅持不懈;有的民族以蝸牛的行動預測天氣,芬蘭人認為如果蝸牛的觸角伸的很長,就意味著明天有一個好天氣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Powered By Blogger